張梅(Ellen Cheung)
黃太的習作,同幅作品不同的顏色總是不厭其煩的畫了又畫,
她的追趕也是我向前的動力。
頭痛、疲倦仍未消退.....
我經常看到妳的畫作中有斷枝(未完成的枝幹),究竟想帶出怎麼樣的信息? 一幅畫連續的畫多次,好處多(容易進入死胡同)還是壞處多(容易顧此失彼)?[版主回覆03/31/2011 12:22:00] 先生好!因事忙著抱歉遲了回覆.這幅作品是朋友臨俞致貞先生高足高宗水先生的作品,畫面的殘枝是平衡主花頭的作用,工筆很多時又講求細節的對比,如完整對殘缺、疏密、主次、方圓、曲直、大小、聚散,還有色彩冷暖等對比,有了這些細節畫面才顯得豐富而不板滯。以個人經驗,每幅作品每次重畫總會有不同的領悟及收穫,以朋友而言這只是練習色彩及控制畫面氣韻的學習手段,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。
我覺得這一幅畫不足之處是花下的葉片太稀疏,露出了大大的枝幹.出現了怪怪的感覺.因為工筆畫都要對一切(包括枝葉)均要作出交代,用濃密的葉片就可作出寬容的空間.不知是否?冒犯.[版主回覆03/31/2011 11:54:00]客氣了,有理性討論才有進步。高先生屬於傳統的京派,風格偏於雅緻、嚴謹,個人愚見大體不錯,有點問題的是大花頭及右上方的葉過於齊整,若加多一片葉破破相信會好點,這也是個人意見。
張貼留言
2 則留言:
我經常看到妳的畫作中有斷枝(未完成的枝幹),究竟想帶出怎麼樣的信息?
一幅畫連續的畫多次,好處多(容易進入死胡同)還是壞處多(容易顧此失彼)?
[版主回覆03/31/2011 12:22:00]
先生好!因事忙著抱歉遲了回覆.這幅作品是朋友臨俞致貞先生高足高宗水先生的作品,畫面的殘枝是平衡主花頭的作用,工筆很多時又講求細節的對比,如完整對殘缺、疏密、主次、方圓、曲直、大小、聚散,還有色彩冷暖等對比,有了這些細節畫面才顯得豐富而不板滯。以個人經驗,每幅作品每次重畫總會有不同的領悟及收穫,以朋友而言這只是練習色彩及控制畫面氣韻的學習手段,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。
我覺得這一幅畫不足之處是花下的葉片太稀疏,露出了大大的枝幹.出現了怪怪的感覺.因為工筆畫都要對一切(包括枝葉)均要作出交代,用濃密的葉片就可作出寬容的空間.不知是否?冒犯.
[版主回覆03/31/2011 11:54:00]客氣了,有理性討論才有進步。高先生屬於傳統的京派,風格偏於雅緻、嚴謹,個人愚見大體不錯,有點問題的是大花頭及右上方的葉過於齊整,若加多一片葉破破相信會好點,這也是個人意見。
張貼留言